觀察
教師:吳一冉觀察班級:叮叮一班觀察時間:2019.11觀察
幼兒:叮叮一班全體幼兒
觀察背景:
又經過一個月的自主游戲,
孩子們已經適應了這種模式,這個月,我們要做到自主游戲的時候做到吃水果,洗手,如廁等事情。
觀察目的:
培養幼兒真正的自主能力,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自主”的時候可以做什么。
觀察實錄:
實錄一:
通過十月份一個月的鋪墊,孩子們已經知道了如何自主的“玩”,這個月的時候我們就想要加點東西進來,最后決定,應該把吃水果,如廁,洗手等事情加進來,11.7日剛開始實行的時候(
幼教sMtxjs.com)
,和孩子們進行了簡單的鋪墊,有的孩子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剛開始的時候,老師提醒孩子們如果有想吃水果的自行去如廁,洗手,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幾個
小朋友去洗手吃水果,過了十分鐘,老師又進行了第二次問,還沒有出水果的小朋友要抓緊時間,又去了一撥小朋友,馬上要結束自主游戲的時候,還有幾個小朋友沒有吃水果,進行了最后一次提問,最后的幾個小朋友才洗手去吃的水果。
實錄二:
經過一個星期的自主培養,孩子們吃水果的時候就會自己主動的和老師說:老師我想吃水果了,我就會讓他自己去洗手、如廁,吃水果,有些小朋友看見別人吃了他們也會跟著吃,這次吃水果,很快的就完成了。
實錄三:
經過多次的反復的進行吃水果,孩子們提示下就可以自主的去吃水果,為了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吃到水果,11.14日我們設立了一個“我吃水果啦”的區域,每個吃完水果的小朋友要在自己的號碼牌上插上一根冰糕棒,這樣就可以很直觀的看清楚那個小朋友吃了水果那個小朋友沒有吃。
游戲解讀:
1.
小班的幼兒的社會性都是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的發展起來的,我們成人占有很大的主導權,所以當我們親身去做榜樣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哦,原來這個是這樣做的,下一次的時候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了。
2.奠定了基礎以后,孩子們大多數就會明白應該怎樣做,就算有還不太明白的小朋友,看見其他的小朋友做了以后他們也會去效仿,慢慢的也就養成了習慣嗎,以至于現在,;老師提醒一次以后大多數孩子就回去吃水果,剩下的小朋友完成手頭的事情了以后也會去吃水果。
3.當孩子們都熟悉了過程以后,就要設立基本的“要求”,為了避免沒有注意到的孩子們沒有吃水果,所以設立這個一“要求”,可以很直觀的看清孩子們吃沒吃水果。
觀察反思:
剛開始實行自主游戲的時候并沒有讓他們做到在游戲中自主的吃水果,如廁等事情,是因為我們覺得得先讓孩子們適應新的
活動方式,沒想到孩子適應的很快,所以就開始讓他們開始新的模式,在適應的過程中,大多數的孩子還是適應的很快,剩下的孩子也就隨著大多數的孩子走,潛移默化的也就明白了應該怎樣做,在自主游戲中加入一些更多的“自主”讓孩子們感受到“自主”的快樂,慢慢的也就有更大的進步,快樂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