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
學習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不是說拿本書一起看就是學習。我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我經歷的事情。
每天要睡覺的時候,女兒都要求我講故事。有一次,我讓女兒自己去選擇一本書,她拿來的不是故事書而是一本講數學的書。我告訴她這本不適合她,可是她執意要我講這本書。沒有辦法,我們一起打開書一起看。書的第一頁將的就是世界時間的不一樣,世界是怎么劃分時間的。這個設計到地理知識:本初子午線和人為確定的時區線。這個很重要,但是女兒現在對“世界”的概念都很模糊,怎樣告訴她“地球”呢?我試著用女兒聽得懂的語言講述……
我:“這個是地球,地球是個球體是圓的。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
女兒:“我們也在這里嗎?”
我:“是啊!”
女兒:“我爸爸也在這里嗎?”
我:“是的。”
女兒:“我弟弟也在這里嗎?”
我:“是的(幼兒教育m.smTxjs.com)
,所有人都生活在地球上。”
女兒:“那我們在哪里?”
我一時無語,這該怎樣告訴她她才明白呢?我努力看了看書上的圖片,看到了亞洲的板塊,找到了中國的國土,指著一個大概位置告訴她:“就在這里。”
女兒:“在這里嗎?”手指指著我剛才指的地方,她一定在想這么小的地方怎么能放下這么多人呢?
過了一會兒,女兒指著圖上的一個地方問我:“媽媽,我是在這里嗎?”
其實我有點不耐煩,敷衍地答應著。就這樣重復地問了好幾次。
等女兒睡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做法:女兒的認識水平處于“前科學”,顯然她對地球、世界、板塊、大洲、大洋、中國、省、市、縣、鄉等等這些地理知識一點概念都沒有。我告訴她地球是圓的,可她看到的是一個平面的地圖,遠沒有地球儀來的直觀。從女兒的問話中,可以看出她對這些地理知識是一點都不感興趣,她唯一感興趣的是“我在哪里”。這就是最好的興趣點,她對于自己出處的興趣可以貫穿整個知識點的認識。只是這個學習是漫長的,不是說一下子告訴孩子就結束了。孩子的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的內容,大地圖和小地圖的認識,其實所有問題的根源就是對地圖的認識不夠。所以,告訴孩子為什么有地圖這個問題很重要。也是我應該做的事情:想辦法用女兒聽的懂的語言告訴她什么是地圖,為什么會有地圖。知道了這個問題,我想接下來的問題都會容易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