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名:《聰明教學7原理》
二、作者
蘇珊·A·安布羅斯 米歇爾·W·布里奇斯 米歇爾·迪皮埃特羅
瑪莎·C·拉維特 瑪麗·K·諾曼
(龐維國 徐曉波 楊星星等譯)
三、主要內容
圍繞“1.學生已有知識如何影響他們的
學習?”“2.學生的知識組織方式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3.哪些因素激勵學生學習?”“4.學習如何達到精熟水平?”“5.何種練習和反饋能促進學習?”“6.為什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
課堂氣氛影響他們的學習?”“7.學生怎樣成長為自主學習者?”七條原理,結合實際教學
案例(
幼教sMtxjs.com)
,全面而具體地剖析每個原理的相關因素并提出解決策略。
四、主要觀點、策略摘錄
一)核心觀點
1.學生的已有知識會促進或阻礙其學習
2.學生把當前的學習與自己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時,他的學習效果將更好。然而,
教師不能假定,學生能立即或自然地運用相關已有知識。相反,教師應有目的地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幫助他們在新舊知識之間形成牢固的聯系。
二)相關原理分析
阻礙學生學習的已有知識類型:
1.正確但不充分的知識,比如關于“知道什么”的知識(陳述性知識)與關于“知道如何做”或“知道何時做”的知識(程序性知識),二者大不相同;
2.不當的已有知識,比如將日常意義引入到專業技術情境,因為沒有認識到類比的局限性而將一種情境和另一情境作類比,將一個學科中獲得的知識簡單應用到另一個學科的內容學習,把語言知識運用到不當情境中等;
3.不正確的已有知識,比如已有知識不正確(換言之,觀點、信念、模型或理論是有缺陷的),它會導致學生忽視、懷疑、拒絕哪些與自己的認識相沖突的證據,從而曲解新知識。有些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曲解是我們追求內部一致性的結果。
三)解決策略
1.評估學生已有知識的程度和質量的方法
1)實時診斷性評估,如學期初小測驗,施測一份概念問卷等,
2)讓學生評估自己的已有知識,如創建一個概念和技能列表等,
3)運用頭腦風暴考查已有知識,
4)讓學生畫概念地圖,
5)分析學生作業中的錯誤類型。
2.激活已有正確知識的方法
1)利用練習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
2)將新的學習材料與從先前課程中習得的知識清晰地聯系起來,
3)將新的學習材料與從你課程中已習得的知識清晰地聯系起來,
4)使用與學生的日常知識相聯系的類比和實例
5)要求學生基于已有相關知識進行推論
3.已有知識不足的應對方法
1)找出你期望學生具備的已有知識(區別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2)修補先行知識的不足,
4.幫助學生識別不當的已有知識的方法
1)強調適用條件,
2)提供啟發式,幫助學生避免知識的不當應用,
3)清楚地講明本學科的特定要求,
4)指明類比的問題所在。
5.糾正錯誤知識的方法
1)讓學生做出預測、檢驗預測,
2)要求學生論證他們的推理,
3)為學生提供運用正確知識的多重機會,
4)基于充足時間。
五、隨思
我們通常的班級授課制必然出現這樣的問題:幾十名學生的已有知識參差不齊,尤其是進入
小學五
六年級或者中學以后,學生之間已有知識的差異越來越大。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會促進或阻礙其學習”這一觀點,每一節課教師的教學都要顧及大量的“學生已有知識差異”,這給一線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而現實是,40分鐘的課堂教師能關注到的學生知識差異很少,大多教師都只是針對一兩個知識層面的學生進行教學,而對其他知識層面學生的學習阻礙熟視無睹,造成學生差異越來越大,班級授課效率越來越低。這一現象在農村中小學尤其嚴重。
我們該如何運用書中策略,不斷減少教學中造成學生已有知識的阻礙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