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該
學習《蟋蟀的住宅》了,我問
孩子們有沒有見過蟋蟀,他們都說聽過蟋蟀的叫聲,但沒見過它長什么樣? 我突然又有了靈感,要不,待會兒帶孩子們去操場捉蟋蟀。我讓孩子們自己讀通課文,了解蟋蟀的特點。二十分鐘后,我們排隊去操場捉蟋蟀,孩子們的喜悅溢于言表。一到操場,他們就一窩蜂散開了。一會兒這里喊:“張老師,快來看,這里有個蟋蟀洞!”一群孩子擁過去。“這哪是蟋蟀洞,一下雨,不就淹了?”一會兒那里又在喊:“張老師,我抓到一只蟋蟀!”有些孩子激動得不知所措,盡在滿操場瞎跑。我過去一看,一只蚱蜢而已,“來來,也把它放過瓶子里。”我想等會兒還可以讓孩子們進行比較。“張老師,周智超捉到一只特大蟋蟀!”一大群孩子簇擁著周智超(
幼教sMtxjs.com)
,朝我跑來。我一看,真是特大號,“這是大蚱蜢。”孩子們又失望了。(事后,我仔細比較,發現那只大的不是蚱蜢,它的頭長得跟蚱蜢不一樣,是尖的,而蚱蜢的頭是圓的,可是我查不到他叫什么名字。)
蚱蜢大大小小十幾只,而且滿操場亂跳,可就是找不到蟋蟀。我想讓孩子回教室時,可他們不甘心,還在繼續找。幸虧他們堅持,不一會兒,兩位
小朋友相繼捉到了蟋蟀,孩子們歡呼雀躍,一路擁護著蟋蟀回教室,逢人便說,“我們捉到蟋蟀了。”回到教室,我借了一個玻璃器皿,把捉到的蟋蟀、蚱蜢都進去,讓孩子盡情地欣賞,玩樂。
孩子們因為心情愉快,學習就特別輕松,他們對蟋蟀甚是崇拜。
有了捉蟋蟀
活動,孩子們又有了一篇篇精彩的
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