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讓
孩子上
幼兒園就是不想他在家里煩人,幼兒園
教師就是保姆,只要負責看孩子,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了。”我想說其實你不懂幼兒園教師,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了是媽媽;拿的起針線,扛得動桌椅;做的了環創,寫得了
教案;哄得了孩子,做得了法官;提筆是一位“畫家”,張嘴就是“音樂家”;各個領域全面涉略:可以帶孩子鍛煉身體,可以和孩子一起唱歌畫畫,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科學,可以和同事共同成長,可以和家長一起聊聊孩子的發展。別人不理解我們的工作,我們不能讓自己不專業。
繁忙與瑣碎兼容
幼兒教師的工作是繁忙的(
幼教sMtxjs.com)
,也是瑣碎的。從孩子入園的那一刻起,老師們就像蜜蜂一樣勤勞的工作著,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孩子在園的一天中,安全第一位,孩子的安全和幼兒園的各個環節中老師的照看和提醒是分不開的;孩子們在園一天的生活和
教育也需要老師精心的安排和組織。不能單單讓孩子有事情可做,還要讓孩子玩的開心,玩的安全,玩中得到發展。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情,事無巨細都要記錄,大到和孩子的
活動,小到消毒燈的關閉時間記錄。這都是為了孩子健康地發展。
愛心和細心并存
愛是大愛也是小愛。大愛是因為我們愛的孩子年齡小,因為我們愛的孩子不是一個是一群,因為我們愛的不分性別、不分長相更不分貧富。小愛是因為愛的孩子很具體,就是集體中的每一個。不開心了老師的抱抱是愛,和好朋友吵架了老師的斡旋也是愛。吃飯時,知道孩子的飯量是愛,睡覺時,明白哪個孩子睡覺晚甚至不睡也是一種愛。小愛不容易發現,卻是細細涓流,滋潤著每顆小幼苗。細心是幼兒教師的必備品質也是幼兒教師的長處,今天哪個孩子鬧脾氣了;今天哪個孩子剪頭發了;今天哪個孩子穿了件漂亮的衣服想讓老師夸獎一下;今天哪個孩子吃飯特別棒;今天哪個孩子在區角和別人爭吵了,他又是如何解決的……孩子的滴點生活、細微發展老師都要觀察到。
懂孩子也得猜心理
幼兒教師必須知道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心理,知道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發展的水平在哪里,知道每個孩子的發展現狀是什么,知道孩子的行為和家庭、性別等因素之間是否存在直接的關系。懂孩子也得猜測孩子的心理。因為孩子的語言是不完善的,表達的不清楚。我們得通過孩子的語言猜測孩子的心理。一個孩子對老師說:“老師我肚子疼。”老師就得想這個孩子為什么會肚子疼:今天來的時候,精神可以,吃飯的時候吃的也挺好的,天氣不是很冷,不是受涼了,是不是要解大便呢?老師蹲下附在孩子耳邊說:“你是不是想拉臭。”孩子皺著眉頭點點頭。簡單的一句話有的孩子是繞著彎讓老師猜測的。
你可能是一位好媽媽,但未必是一位好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