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英 ,
兒童是腳,
教育是鞋,我們一直在努力讓鞋更合腳。
幼兒園的課程有別于中
小學知識體系的課程,包含了
教師與幼兒相處過程中的所有事情。教師應用敏銳的眼睛和耳朵關注幼兒生活中的興趣、需要、經驗,給與支持、引導,使每個幼兒獲得適宜的發展。圍繞“適趣教育”理念,我們從三個方面來思考與解讀如何讓幼兒自主成長:
1. 關注幼兒的真正需要
幼兒的快樂幸福是與他們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基于對幼兒發展特點的認識,我們思考:
孩子的眼睛喜歡看到什么?耳朵喜歡聽到什么?鼻子喜歡嗅到什么?孩子的雙手喜歡做什么?雙腳喜歡去向哪里?大腦喜歡想什么?如何以孩子的自然成長為宗旨(幼兒教育m.smTxjs.com)
,遵循孩子的童心、童真、
童趣,為孩子們創設能釋放天性的環境,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探索,促進幼兒認知經驗、情感經驗的積累,促進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形成快樂的
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從而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
2.關注幼兒的學習方式
社會在變,童心未變。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說,“對幼兒來說,玩就是學習,玩是幼兒最大的需要,應該創造條件讓幼兒盡情地玩,玩得投入,玩得精彩,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發展”。因為“幼兒的心靈有游戲的種子”,所以“游戲是幼兒的基本
活動”,游戲是幼兒最獨特的學習方式,我們思考:如何發現、尋找兒童之趣,在生活中發現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契機?如何讓兒童的鄉野氣息、玩耍本能,純真心靈得到淋漓盡致的釋放?
我們把游戲的理念、游戲的精神滲透到“適趣教育”課程實施的各類活動中,在主題探究活動、日常生活活動、特色節日活動、自然體驗活動中,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經驗、得到最大發展,享受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3.關注幼兒的身心發展
課程的實施就是一個不斷滿足幼兒需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