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是重要的
教育資源,是
幼兒身心發展所依賴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幼兒的
學習和發展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實現的。由于農村經濟水平的限制,農村幼兒相比較城里的
孩子老師,見少識寡,更需要老師在已有的物質基礎上,充分利用農村特有的資源,開拓創新,制造出更多的有益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需要的環境,以此縮小與城里的差距。
關鍵詞:農村資源
小班 環境 食育
目前我的身邊有這樣一種現象,城里幼兒家長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動手動腦操作、參加家庭大掃除”;而農村的很多家長反而把自己的孩子慣成“小皇帝”“小公主”(幼兒教育m.smTxjs.com)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比比皆是,今年我所在的小二班,共計32個孩子,有四名幼兒不會脫衣服,有十二名幼兒不會穿外套,有十名幼兒不會自己拆點心包裝袋,能自己安靜進餐的更是少之又少,針對孩子“不動手、不勞動”這一現象,我從孩子最感興趣的“吃”下手,利用“食育”慢慢彌補孩子這一不足,利用“食育教育”改變孩子們對勞動的認知,通過在幼兒園實施食育教育,讓幼兒在種植、收獲、制作、品嘗過程中體會樂趣、學到知識、習得技能,還能更完整地培養出孩子們對食物的珍惜與感恩之情。我園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依托農村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充分挖掘農村的自然資源,將農村幼兒園場地大、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與幼兒食育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為幼兒食育教育提供基本條件,而且還會賦予幼兒食育教育以新的生命,從而充分調動全體幼兒積極參與,通過豐富多彩的幼兒食育
活動來啟發和培養幼兒的動手勞作意識。為此我利用觀察法、實驗法、操作法,在我園小班中進行研究,形成下文。
一、整合農村資源,實現幼兒食育積累
《綱要》中明確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自然環境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從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空氣、水,到隨處可見的小草、石頭、泥土,再到人們用辛勤勞動換來的糧食、蔬果,都是生動有趣的教育資源,對孩子的教育都能起到教育意義。老師充分挖掘教育資源的教育意義、有機整合自然資源,對小班幼兒的食育也能起到不小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