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有許多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社會資源,作為農村的
幼兒教師,要巧借這些鄉土資源,因地制宜地引導幼兒進行科學
教育活動。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這些鄉土資源,使它們成為幼兒科學教育所需要的物質條件,成為農村幼兒
學習科學的財富,是我們每個幼兒教師的面臨的一個挑戰。
幼兒園利用鄉土資源及鄉土傳統文化等教育資源,和我國的傳統節日、傳統游戲、歌謠為主要形式構建園本課程的依據,是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關鍵詞:挖掘鄉土教育資源引導探索傳統游戲傳統節日傳統兒歌園本課程
正文:通過對《綱要》精神的深入學習和不斷的理解(幼兒教育m.smTxjs.com)
,我們懂得了其中所蘊涵的道理:幼兒園應從幼兒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挖掘鄉土賴以展開的教育資源,開發我園的鄉土教育資源園本課程。于是開發挖掘本鄉土教育資源,生成具有本園特點的園本課程是我們的目標。本著也一目標我們園利用農村常見的葫蘆,開發了園本課程《農家葫蘆放異彩》這一課題。圍繞著這一課題,并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一、運用葫蘆制定了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課程
春天我們帶領幼兒到種植區種下了葫蘆種子,然后精心的照料,
孩子們也從勞作中知道了植物生長的過程。當結出一個個小葫蘆時,我們都很興奮,開始向往收獲的季節。
收獲是最讓人高興的,當我們打這些大大小小的葫蘆收獲后,我們開始想怎樣讓這些平凡的葫蘆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讓它們放出異彩,我們開始研討將葫蘆設定為繪畫、制作、粘貼,又根據各班所學內容與各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課程內容設定從易到難,既有銜接,又循循漸進。繪畫我們從
小班的簡單的涂色、拓印漸漸延伸到
中班簡單繪畫交通標志、海底世界,最后演變到
大班的青花瓷、年畫、臉譜等;制作從小班簡單的制作小
汽車、沙錘到中班的制作葫蘆車、雪人,然后到大班的合作完成作品制作小提琴等;粘貼也是有小班的纏繞粘貼毛線,到中班的葫蘆裝飾、冬天的樹、五彩繽紛的煙花,最后是大班的布藝粘貼。